文化部探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先行先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时倡议要用创新的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近日,文化部提出以文化先行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打造,通过文化经贸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围绕这一构想,5月8日,文化部和星空官方入口联合组织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研讨会”。
为什么要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
丝绸之路对内,包含西北5省,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西藏,对外,包含中亚哈、乌、吉、塔、土五国。从文化资源来看,丝绸之路正好是世界三大古文明的发源地,是一种典型多元文化的集聚区,
星空官方入口会长张斌表示,制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规划,通过文化产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这一区域性跨地域,跨行业合作。
“从产业的角度,我们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如是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创新先导可以驱动经济带的发展。“文化创新带、外交先行区、经济增长极、区域稳定器”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对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做出了“四位一体”的构想。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为对外开放与贸易搭建一架金色的文化之桥,实现互利共赢。
“在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候,我们同时启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实际上体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自觉。”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指出。
如何构建顶层设计?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涉及到众多地区,众多行业,甚至跨越中外,顶层设计必须要先行。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巡视员任乌晶指出,丝绸之路涉及到西北五省,各省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因此,“顶层设计要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尽量避免一刀切,同时,落地的政策和项目在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人财物优势,要让当地百姓受益,得到真正实惠。”
财政部文资办主任王家新表示,要积极协调相关税收政策,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资金撬动引领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建设。
政府的专项资金是需要的,但是同时要考虑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在中国经济网记者看来,如何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带的发展之中值得政府思考。
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玉珠指出,顶层设计一定要和政策的最终落地相结合,可以从现有的优势项目、产品和服务做起,生产能够吸引最终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才具有持续影响力。“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各界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企业力量、基金力量等进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这一构想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等多个新政,计划从五个方面展开:定期举办“高峰论坛”、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文化产业融合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深度结合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
文化产业带能带来什么?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自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构想提出以来,资本市场丝绸之路概念股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投资机构要让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破题、落地。”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钟文明指出。
资本从来都是追求大市场、大回报。而对文化产业带来说,必须要拿出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吸引资本的进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更多的是老百姓的贸易。找到丝绸之路区域的文化特色,提供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现有的优势产品和服务做起,不要等,不要靠,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流动的文化产业带。业内人士认为,文化旅游、文化演出、内容产业、影视产业、公益美术和展览展示、文化贸易在这个区域都可以找到比较好的抓手和承接的产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