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15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加快制定非遗手工艺类项目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提出了“ 加快制定非遗手工艺类项目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提案。
李延声委员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2011年6月1日国家已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在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上都取得了新的成果。有些非遗项目能够依靠市场生存,如茅台酒、紫砂壶等,经济效益好。但有的手工技艺类项目经济效益很低,市场上生存难以为继,如海南的黎锦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像黎锦这类非遗项目,在生产性保护上,应实行税收扶持政策,以使其能够传承和发展。黎锦是黎族棉(麻)纺、染、织、绣技艺的物质形态,它浓缩了黎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体现了黎族妇女卓越的艺术创造才能。它具有多种价值:一是历史价值。存续三千年以上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通过对黎族纺织工具和工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纺织史。二是文化价值。因为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黎锦图案是各种黎语方言的标志符号,这些原始的文化符号,记录了黎族各方言区的文化原生态,表现了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三是科学价值。“黎锦光辉艳若云”,织绣黎锦具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科学的工艺技术,黎锦的纺、染、织、锈工艺,是科学技术价值的体现。四是艺术价值。黎族妇女用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想象丰富的抽象艺术,创造了动物纹、植物纹、生产生活纹等各种纹饰图案。
但是由于时代变迁,类似黎锦这样纯手工艺和产品正在消失。经过政府对非遗保护和扶持,有的企业也专门组织人员到黎寨收购黎锦,带动了黎锦的生产性保护。但由于黎锦手工制作费时费工,生产性保护因利润微薄,市场难以做大,许多年轻人觉得从事这个行业赚不到钱而不愿意学习该项技艺,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几年前,文化部非遗司曾专门约请国家税务局的有关人员调研探讨这个问题。2012年9月,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台儿庄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又约请国家税务局的同志到台儿庄研讨。
今年2月,文化部蔡武部长在与“两会”代表座谈《2013年文化工作要点》中特别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非遗生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深入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应该加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减免税政策。具体建议如下:
一、国家税务主管部门尽快将非遗生产性保护减免税收政策纳入工作程序,在工作步骤上可以选择一些老少边穷地区非遗手工项目进行调研,开展对海南黎锦等生产性保护项目实行减免税的试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涉及的项目多、门类复杂,因此可以先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生产性保护项目进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具体到各省市,则可以考虑先对列入各省市名录的经营项目进行扶持。
三、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税务部门应列出时间表,今年内出台对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条例,然后不断对出台的税收扶持政策总结,加以调整与完善,使之更加切合实际,以利于承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保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