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文化传承?代表们这样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是一个高频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政府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报告提出一些具体措施,比如: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何“文化”一词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积累了国家、民族的经验,而且这些经验会把我们的精神脉络延续下去。从这两年的文旅火爆来看,文化也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同时文化也是各国人民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化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虽然看似无形,却是国家和民族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支柱。
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新质生产力来赋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新质生产力”是一大热词。两会期间,很多全国人大代表也谈到了文化传承与新质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 汪万福: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技术创新、模式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这方面和文旅融合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敦煌处于西北,风沙对敦煌的影响也比较大。从壁画保护修复这方面来讲,我们要让壁画永久保存下去,给它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从莫高窟的大环境,包括窟区的小环境、洞窟的微环境,我们建成了一个三级联动的预防性监测体系,这个体系对莫高窟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 湘绣非遗传承人 成新湘:新质生产力也为传统文化,包括非遗、手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动力。比如说,现在中国的四大名绣——湘绣、苏绣、蜀绣、粤绣,这些绣品在文旅市场上有非常好的传承意义。现在,我们还在尝试利用湘绣数字化的技术,采集了湘绣文本图像,用数字手段来记录湘绣针法,并且通过高科技赋能发展湘绣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 顾万发:文明史每一次的繁盛时期,都是创新色彩特别明显的时期。不仅是在当时的中国范围内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创新,而且还非常开放地向国内向国际。实际上文化行业本身的发展,业态的跃升,也需要结合新的科技。一个国家的或者民族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行业,如果不运用这些新质的生产力,那肯定在整个国内国际的竞争中陷于不利地位。不能只沉浸在博物馆、图书馆、书斋里面,我们应该利用新的技术,来打造文化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旅游星空(中国)副监事长 吴国平:文化是新质生产力背后无形的力量。我们也发现很多文化活跃的地方,经济同样搞得红红火火。抓住了文化这个点后,能够带动产业的提质增效。像一些文旅景区需要迭代升级,满足游客更多样的需求,它就需要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利用前沿科技,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也就催生了文旅与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也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的创造性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的传承,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那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有何联系呢?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周敏:中国文化传统中就包含了科技创新的元素,四大发明就是非常好例子。从古到今,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就讲究创新、发展和创造。2024年两会,“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上下都在讲究如何去创新、创造,特别是利用科技的力量创新、创造。这些都是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前进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柱。